2025 年 4 月 11 日下午,2025 年商业高校合作联盟学术交流会以“商贸流通领域创新与未来发展”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召开。此次会议由北京物资学院组织,商业高校合作联盟、国内贸易智库联系机制各成员单位参加,商务部市场建设司法规标准处处长付正艳、北京物资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张闯,以及多所商业高校合作联盟成员代表、商务部国内贸易智库单位代表参会。我院院长黄钟仪教授、物流系副系主任杨家权副教授作为888集团6008登录的代表参会。
本次会议有两个议程,第一个议程是商务部委托内贸专题研究项目进展交流。商务部委托内贸专题一共有八个,我院黄钟仪院长是作为八个专题的负责人之一,就她承担的《十五五”时期新质生产力赋能商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的项目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报。黄院长从新质生产力赋能商业的发展态势、新质生产力赋能商业高质量发展的六个关键技术与应用场景、新质生产力赋能商业的六大风险与挑战、新质生产力赋能商业高质量发展的六项重点举措建议以及加速新质生产力赋能商业高质量发展的十七项重点项目建议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汇报。黄院长认为,“十五五” 时期是新质生产力赋能商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新质生产力正重塑商业生态。从发展态势来看,它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融合新兴产业推动商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体现在技术与产业相互促进、技术提升决策效率、数据驱动创新等多个方面。在发展过程中,新质生产力面临技术、市场、政策等多维度的挑战,如技术迭代成本高、跨界竞争加剧、绿色贸易规则缺失等。
基于这些情况,黄钟仪院长提出一系列关键举措建议。在产业智能化方面,推动智能技术集群应用,构建新型商业基础设施,争取国际规则话语权;在绿色商业形态塑造上,以能效计算和数字孪生技术为驱动,创新碳治理体系;在数据要素利用与空间智能发展领域,挖掘数据价值,推动空间计算技术应用;在消费场景重塑方面,借助扩展现实技术等打造沉浸式商业体验;在全球贸易方面,运用区块链等技术重构贸易金融基础设施;在商业基础建设上,构建可信数据流通体系,升级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同时,黄院长还介绍了一系列重点项目建议,涵盖智能技术应用、绿色商业发展、全球供应链建设等多个领域,旨在推动新质生产力深度赋能商业。汇报结束,黄钟仪介绍了团队在数字经济、智慧物流、大数据管理、绿色智慧、智慧建造等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第二个议程参会代表就商贸流通领域创新与未来发展开展讨论交流。在本阶段,我院物流管理系副系主任杨家权也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见解。他深入剖析了新质生产力赋能商业的发展态势,详细阐述了代理型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关键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场景,并对这些技术的成熟度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分析。同时,杨家权主任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一系列推动商贸流通领域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包括以智能技术推进产业智能化、塑造绿色商业新形态等针对性举措。我院黄钟仪院长也就贸易新形势下“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性和推进举措提出了建议,并就商业高校八校联盟的工作机制提出了建议。

据了解,商业高校八校联盟是指原归属商业部的八个商业高校。本次商务部商建司八个委托课题,是商务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好“十五五”国内贸易发展规划前期谋划工作,在前期征集研究选题的基础上,拟定了8个专题研究方向,向国内贸易智库联系机制、商业高校合作联盟各成员单位征集项目承担单位后,择优确定的八个承担单位,除我校外,还有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八所高校。
此次学术交流会为各高校和相关单位搭建了深度交流的优质平台。我院参会代表在会上积极分享观点、参与讨论,不仅展现了我院在商贸流通领域的研究成果与专业实力,也为推动商贸流通领域创新发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贡献了智慧。未来,我院将继续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强与各方的合作交流,为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商贸领域稳健发展不懈努力。
